long8创新药:向全球价值链上游攀登,盈利点亮行业信心

发布时间:2025-04-29 内容来源于: 浏览量:

内容来源:文汇报

作者:任荃


上海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创新先发优势正加快转化为产业优势,传递出一系列积极信号。4月28日出版的文汇报头版头条刊发文章《上海创新药企盈利点亮行业信心》,关注long8生物创新药平台——复宏汉霖等上海创新药企,用市场投票证明长期创新的价值和意义。


文章指出,随着上市公司2024年年报陆续披露,多家上海创新药企表现抢眼,复宏汉霖等公司宣布盈利。在由“双十定律”(十年十亿美元)主导的新药研发领域,高风险、高投入的“烧钱”属性决定了创新药企跨越盈亏平衡点的难度极高。在全球不确定性增加、竞争加剧的背景下,上海创新药企的逆势突围点亮了行业信心。


业界关注,几家上海创新药头部公司的盈利直接由创新产品的销售驱动。这种可持续盈利模式背后,是贯穿研发、生产及商业运营的全链条创新能力,这样的能力进阶也在照见上海生物医药产业更远的未来。


文章分析,上海创新药企盈利榜上,每一家都“没有作业可抄”,但都选择了自主创新这条路。几家率先靠产品盈利的创新药公司无一例外都经历了一场漫长突围,也印证着冲出重围、杀入市场、实现商业闭环直至成功“上岸”的超高难度。在这条难而正确的路上,创新是唯一锚点,也是上海生物医药产业最鲜亮的底色。


同时,在通往盈利的道路上,出海几乎是创新药企共同的战略。历经30年磨砺和积累,国际化之于上海生物医药产业也从“可选项”变为“必选项”,上海新药不断向全球价值链上游攀登。


自2010年创立就定下国际化发展战略的复宏汉霖,从海外临床试验到注册审批都由公司自主完成,合作伙伴只负责终端销售。基于团队全球化的临床试验运营和注册能力,复宏汉霖已形成相当规模的产品出海矩阵:国内上市的6款产品有4款在海外上市,全球化版图覆盖50多个国家和地区,不仅进军欧美主流市场,也积极开拓东南亚、中东、拉美等新兴市场。

▲复宏汉霖产品矩阵


文章同时指出,在创新推动出海、出海推动创新的循环驱动下,头部创新药企正加速迈过盈亏平衡点,但盈利并非终点。随着“研发—生产—销售”一体化发展的推进,从生物科技公司(Biotech)向生物制药公司(Biopharma)转型被越来越多提及。


复宏汉霖执行董事、CEO朱俊将这种迭代进化的关键概括为一种“能力模型”。在他看来,十年后做一家Biotech,还是十年后做一家Biopharma,企业的能力模型规划完全不一样。瞄准全球化生物制药公司这一目标,复宏汉霖一开始就选择了一条极具策略的成长路径:以生物类似药起步,全链条能力同步发育。


比如,公司从未将全球化能力建设看作是一个成本支出项,它更像是一笔笔“众筹”——通过对外授权的首付款和里程碑收益来培养团队,逐步构建起全方位的出海及商业化能力。在制造端,公司在徐汇、松江打造了三大生产基地,已实现国内及东南亚、北美、欧洲、中东、拉美市场的稳定供应,为全球商业化布局筑基。


近几年,随着多款产品陆续获批上市,复宏汉霖营收快速增长,公司继续在研发上“烧钱”,近3年研发开支总额超50亿元。继2023年首次实现盈利,2024年复宏汉霖实现销售收入近50亿元,净利润超8亿元,同比增长超50%。


此前,龙8国际官网联席CEO陈启宇在中国医药工业大会上有感而发:“上海近年来出台的生物医药政策,‘切脉’之准、力度之大,在全国首屈一指。”尽管在制药业发达的美国,只有安进、吉利德、福泰制药等极少数生物科技公司最终成功转型为跨国制药公司,但上海创新药企做大做强的雄心与政府精准施策的同频共振,让业界隐约看到了可能。

x

抖音二维码

扫一扫

m wap